AI基建流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血狂奔:支出万亿美元芯片5年就报废
2025-10-01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
人,镇上有两家汽车旅馆、一家达乐超市、一所五旬节派圣经学院——还有一座尚未完工的
人工智能热潮已开启全球史上成本最高的建设热潮之一。过去三年,头部科技企业在埃伦代尔这类AI数据中心、芯片及能源领域的投入,经通胀调整后,已超过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系统40余年的建设总成本。AI支持者将这一投入比作工业革命。
这场建设热潮本质上是一场巨额投机性赌注:押注AI技术将快速迭代、改变经济格局,并开始产生稳定利润。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5月与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共同出席的会议上表示:“我希望我们不用等50年。”他所指的是电力最初普及速度十分缓慢的历史。
扎克伯格回应称:“没错,我们当下的投入规模,正是基于‘无需等待50年’的判断。”他近期在白宫晚宴上推测,Meta到2028年为止在美国的相关支出“可能会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
硅谷观察人士担忧,对AI的热情已演变成泡沫,其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相似之处愈发明显。
当时,电信企业坚信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任何投入基本都合理,因此投入超1000亿美元在全美铺设光纤电缆。结果却是大规模过度建设,使得电信行业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全球crossings(Global Crossing)、世通(WorldCom)、360网络等行业巨头接连倒下,如同多米诺骨牌。
如今,芯片与数据中心这一通常平淡无奇的领域,已成为激烈的数千亿美元战场。硅谷巨头们不仅在投入承诺上相互攀比,还为项目起了极具科幻感的名称。
扎克伯格通过社交媒体帖子预热其规划中的“许珀里翁”(Hyperion)超大型数据中心,称该中心规模相当于曼哈顿一大部分区域。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将其数据中心项目命名为“星门”(Stargate),名称源自1994年一部关于星际时空旅行之门的电影。该公司高管本周公布计划,称数据中心领域需至少投入1万亿美元;奥特曼近期还承诺,未来几年OpenAI每年将向甲骨文(Oracle)支付平均约600亿美元,用于租赁数据中心服务器。然而,OpenAI今年来自所有付费用户的收入预计仅为130亿美元。
如今租赁北达科他州这一设施的CoreWeave公司,六年前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加密货币挖矿企业,员工不足24人。在获得华尔街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注入后,该公司已蜕变为计算领域巨头,市值超过通用汽车或塔吉特(Target,美国连锁零售商)。
如今的投入规模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这意味着只有经济发生巨大变革,这些投入才能具备价值。
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合伙人戴维·卡恩(David Cahn)估算,仅2023年和2024年投入AI基础设施的资金,就需要消费者和企业在这些芯片及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内,购买约8000亿美元的AI产品,才能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分析师认为,大多数AI处理器的使用寿命为3至5年。
本周,贝恩咨询(Bain & Co.)顾问估算,要支撑这场AI基础设施投入热潮,到2030年AI领域年度收入需达到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亚马逊、苹果、字母表(Alphabet)、微软、Meta和英伟达2024年的营收总和,还相当于全球整个订阅软件市场规模的5倍以上。
摩根士丹利估算,去年AI产品收入约为450亿美元。该领域的收入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的订阅费,二是企业使用这些公司数据中心的付费。
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马克·莫尔德勒表示,科技行业如何填补这一缺口,是个“价值万亿美元的问题”。
莫尔德勒指出,消费者对AI的接受速度很快,但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免费版本。企业在AI方面的付费意愿同样低迷,除了为微软Copilot或类似产品支付每位用户每月约30美元的费用外,鲜有其他投入。他表示:“总得有人能从这当中赚到钱才行。”
预测一轮热潮何时会演变为泡沫,向来是众所周知的难题。许多泡沫会持续膨胀多年,有些则从未破裂,只是陷入停滞。AI支持者坚称,当前这场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截然不同。
如今的科技巨头现金流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纤建设企业。此外,AI可立即被全球多数地区使用,这与互联网不同——后者需要消费者和企业先接入高速网络才能使用。
截至8月,OpenAI称ChatGPT周活跃用户约达7亿人,占全球人口的9%,较3月的5亿人有所增长;同时,该公司2024年营收有望实现三倍增长。
支持者认为,若AI继续发展,达到可替代大量白领岗位的程度,由此节省的成本将足以覆盖投资成本。AI行业高管预测,未来几年该技术有望为全球GDP贡献10%的增长。
甲骨文(Oracle)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本月向投资者表示:“AI模型训练是一个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企业和消费者日常使用AI的市场“规模将大得多、大得多”。
字母表、微软、亚马逊、Meta等企业既开发自有AI产品,有时也会向OpenAI等AI模型设计公司出售云计算服务使用权。仅这四家“超大规模科技企业”,明年预计就将投入近4000亿美元用于资本开支,这一金额按当前美元价值计算,已超过阿波罗太空计划的总成本。
部分企业自行建设数据中心,另有部分企业则依赖第三方建造超大型仓库,并为其配备冷却设备和供电设施。
此外,还有CoreWeave这样的中间商企业,其负责人迈克尔·英特拉托尔曾是大宗商品交易员。CoreWeave的核心业务是租赁数据中心,为其配备英伟达芯片,再将这些服务器出租给科技企业。
该公司总部位于新泽西州一处不起眼的办公园区,毗邻一家容器商店(Container Store,美国家居收纳连锁品牌)和一家脱毛沙龙。今年3月,CoreWeave通过大型首次公开发行,点燃了投资者对AI基础设施领域的热情。
CoreWeave的崛起始于2017年:当时英特拉托尔与能源对冲基金的前同事联手,创立了大西洋加密货币公司(Atlantic Crypto),通过采购服务器进行加密货币以太币挖矿。
据一名前员工透露,该公司推行高压进取的文化,高管们会用“YOLO”(你只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和“GSD”(完成任务,get s—done)等网络俚语激励团队。
2019年,英特拉托尔将公司更名为CoreWeave,并转型至为AI提供算力支持的云计算服务器领域。2022年ChatGPT发布引发AI热潮后,他加速推进业务,以极快的速度囤积数据中心和芯片,并与AI企业签订服务器租赁协议。该公司还获得了英伟达的投资,目前英伟达持股比例超过6%。
截至本周,CoreWeave已与科技企业签订未来几年的服务器租赁合同,总价值超420亿美元,其中包括于周四宣布的、此前与OpenAI的合作协议追加至多65亿美元。
CoreWeave的增长依靠大量债务推动,英特拉托尔在接受CNBC采访时将债务称为“公司发展的燃料”。为给芯片采购融资,CoreWeave求助于最大融资合作伙伴黑石集团,以及其他急于进入AI领域的贷款机构。
CoreWeave与微软等头部科技企业合作项目的融资利率起点超过8%,而面向初创企业的融资利率则远高于这一水平。总体而言,CoreWeave目前的债务规模约为150亿美元。
该公司欠房东的款项则更多:CoreWeave的证券备案文件显示,其需承担的数据中心租赁费用高达560亿美元,租赁期限通常约为10年。
然而,根据其IPO招股书,CoreWeave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协议期限通常为2至5年。这意味着,在与科技企业的协议到期后,该公司仍需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租赁费用。此外,对于许多尚未找到服务器租赁客户的数据中心,CoreWeave也需承担相关费用。
若这场建设热潮被证明存在严重过剩,或科技企业不再依赖第三方供应商,CoreWeave的数据中心恐将重蹈21世纪初美国闲置光纤电缆的覆辙——当时那些光纤电缆遍布美国各地,却无人使用。
英特拉托尔表示,当前的数据中心热潮类似于上世纪初依靠债务推动的美国电网建设,只是规模大得多——更像是一场战时动员。
他认为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充足,足以维持CoreWeave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英特拉托尔表示,公司债务主要与和科技企业的合同挂钩,这些合同所产生的收入足以覆盖贷款和租赁费用。他称,高额融资成本是“开拓新领域所需支付的学费,而我们为了尽早进入该领域,已经支付了这笔学费”。
他表示:“我不会说完全没有风险。但我们在如何降低风险、如何设计符合该技术领域特点的债务结构方面,已经进行了极其审慎的考虑。”
随着CoreWeave不断发展,该公司正争相租赁能源丰富地区新建的数据中心,力求领先于竞争对手。其业务范围已从新泽西州延伸至得克萨斯州,再到俄勒冈州。
为在埃伦代尔镇布局,CoreWeave找到了数据中心建设商Applied Digital正在开发的一块地块。Applied Digital最初是一家加密货币基础设施企业,后加入AI热潮。
2023年,Applied Digital开始在一处多风的平原地区建设数据中心——那里的风电场可提供廉价电力。北达科他州的寒冷气候成为一大优势:数据中心服务器耗电量巨大,常出现过热问题,而寒冷气候能降低冷却成本。
Applied Digital首席执行官韦斯·卡明斯(Wes Cummins)曾耗时数月争取科技巨头直接租赁该数据中心,但未成功。尽管如此,他仍继续推进建设,期间从一家日本银行贷款,并获得了麦格理集团的投资。
卡明斯表示,他一直越来越焦虑,直到今年早些时候,其公司与CoreWeave就租赁该数据中心进入认真谈判阶段。今年5月,双方签订了三项协议中的第一项。总体而言,CoreWeave在15年内需向卡明斯的公司支付110亿美元。
卡明斯称:“CoreWeave反应敏捷,行动速度极快。即便市场波动,他们也始终保持进取姿态。”
CoreWeave计划在这一仓库式建筑群中安装价值超100亿美元的芯片及其他设备。该数据中心设计供电容量为400兆瓦,足以满足15万多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已与两家科技企业达成协议,由其使用埃伦代尔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但拒绝透露具体用户名称。
历史上充斥着破裂的科技泡沫。人们对某一发明(如运河、电力、铁路)的乐观预期,会引发投资者基于爆发式增长预期的蜂拥而入。随后出现过度建设,即便新技术最终渗透至经济各领域,投资者仍会蒙受巨额损失。
明尼苏达大学荣誉退休数学教授、泡沫研究学者安德鲁·奥德利兹科(Andrew Odlyzko)指出,19世纪英国的铁路狂热规模极大,当时超7%的英国GDP被用于在全国铺设铁路。1840年至1852年间,英国铁路里程从原先的规模几乎增长至原来的5倍,达到7300英里,但铁路产生的收入仅为建设者预期的四分之一。
他将热潮中无节制的乐观称为“集体幻觉”——在这种状态下,投资者、社会及媒体盲从跟风,忽视潜在风险。
作为20世纪90年代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研究员,他对此有亲身经历。当时,电信巨头与初创企业争相投机性地在地下铺设数千万英里的光纤电缆,五年内的投入相当于美国GDP的1%左右。
支持者将这一投入比作高速公路建设、电力出现以及石油发现。奥德利兹科表示,当时的普遍看法是互联网使用量每100天翻一番。但他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热潮的大部分时间里,实际网络流量仅为每年翻一番。
这种狂热情绪使得整个行业的高管们更关注炒作,而非负面新闻与数据,持续向光纤领域投入资金,直至泡沫破裂。
奥德利兹科表示:“其中存在强烈的利己因素——只要热潮持续,企业和高管们就能从经济上获益。因此,警示信号被完全忽视。”
新兴光纤企业Level 3的联合创始人凯文·奥哈拉(Kevin O’Hara)回忆,当时银行和股票投资者争相向公司注资,高管们坚信未来数年需求将持续激增。尽管已出现令人担忧的信号,但高管层仍将重心放在视频流媒体、游戏等应用场景带来的流量增长预期上。
“那完全是一场淘金热,”他说,“我们当时每周要投入约1.1亿美元”用于网络扩建。
当现实最终降临,Level 3的股价暴跌95%,该领域的多家巨头也接连破产。大量光纤在随后十余年里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最终,直到2010年代初,视频流媒体及其他应用的兴起才帮助消化了大部分过剩产能。
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份报告指出,95%的受访机构在AI产品上的投资未获得任何回报。
芝加哥大学一篇经济学论文发现,在丹麦7000个工作场所中,AI聊天机器人对“员工收入、工时记录或薪资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OpenAI于8月发布的ChatGPT-5,被广泛认为仅属于渐进式改进,而非许多人期待的颠覆性突破。考虑到其高昂的开发成本,此次发布进一步加剧了外界担忧——生成式AI模型的迭代速度可能慢于预期。
AI行业高管透露,每一款新AI模型(无论是ChatGPT-4还是ChatGPT-5)的训练及推向市场的成本,都远高于上一代,通常是前者的3至5倍。
另一个棘手之处在于:数据中心的芯片淘汰速度极快。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光缆不同,
曾对部分科技巨头持批评态度的科技投资机构银湖资本(Silver Lake Partners)联合创始人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表示:“这场AI泡沫的规模,比以往所有科技泡沫的总和还要大。即便AI行业能达到史上最成功科技产品的高度,仍不足以支撑当前的投资规模。”
CoreWeave在北达科他州的房东企业Applied Digital,近期已在该州额外启动一座280兆瓦数据中心的建设,但目前尚未确定租户。
在埃伦代尔镇,白天人口会翻倍——午餐高峰期时,建筑工人挤满了Cenex加油站的三明治柜台。待数据中心建成后,该镇常住人口预计将增加300至400人,增幅约三分之一。
镇长唐·弗莱厄蒂(Don Flaherty)表示,当地住房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该镇近期已申请贷款,用于修建下水道、人行道及其他基础设施,以配套一个规划中的社区(将新建约20栋住宅)。
“我们正在这里大胆冒险,”弗莱厄蒂说,“人们担心,一旦AI热潮衰退,所有一切都可能。”
“但如果没有这场热潮,20或30年后,埃伦代尔镇有可能变成一座鬼城,”他补充道,“我们现在正乘势而上,必须继续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