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七届“科学探索奖”名单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出炉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300万奖金

2025-08-26

  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获奖人研究涵盖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光电赋能人工酶、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植物生长素的分钟级调控、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可信视觉计算、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海底隧道建养灾变防控、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等一系列前沿突破,聚焦原始创新与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科学技术“无人区”。

  鼓励年轻: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成为中坚力量,获奖人达13人,占比达到26%,数量与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有6位获奖人为“90后”,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3人为年轻科学家。科研新生代正从“生力军”迈向“主力军”。

  鼓励女性: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去年7位),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占比18%,其中还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科研“她力量”持续登场。

  欢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如您有任何问题、意见或建议,请在9月1日之前与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秘书处联系。

  9位女性获奖人历届最多,6位“90后”获奖人,8家科研机构首次拥有获奖人……8月25日上午,“科学探索奖”2025年获奖名单新鲜出炉,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科学探索奖”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专注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科学探索奖”7年来共资助347位青年科学家。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是一项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支持基础科研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重要议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旨在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宽容度高、灵活性强的优势,探索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

  今年的获奖人十分优秀,很高兴看到一批瞄准原创突破,敢于大胆假设,不被框架束缚的青年科学家得到资助,他们代表着奖项的‘含金量’。

  期待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秉承对未知的好奇心,肩负起星火燎原的时代使命,勇于做第一缕‘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对新一届获奖人赞赏有加。

  “新星”闪耀,年轻科学家成为本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在今年的50位获奖人中,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其中还包括6位“90后”。年轻科学家获奖人数和去年的7位相比大幅增加。在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甚至有3位是年轻科学家,占据“半壁江山”。

  年轻科学家们崭露头角,与奖项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密不可分。2025年,“科学探索奖”在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新星名额”机会,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该名额用于奖励年轻科学家。

  奖项设置的‘新星名额’有效吸引了年轻人。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1238人申报,高于历年平均,增量主要就来自年轻科学家,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共有261人,占比21%,和去年的11%相比几乎翻倍。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今年正好是现代量子理论建立100周年,当时海森堡只有24岁,很多非常重大的科研成果就是来自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但把不同年龄的科学家放在同一条标准线上比较,年轻科学家在积累上确实不占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潘建伟表示,设置“新星名额”,正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科学家能够被发现,被看到。“但尽管我们为年轻科学家专设了赛道,在评审中依然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的13位年轻科学家,都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

  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名单中,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去年7位),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占比18%,其中还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

  “科学探索奖”尊重女性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重视她们的成长发展。奖项始终强调,同等条件下,女性和年轻人优先。去年“科学探索奖”放宽了女性科学家的年龄申报门槛(男性45岁及以下,女性48岁及以下),今年在“新星名额”方面,也做了类似处理(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与此同时,还着力在评审各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的比例。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看来:

  今年18%获奖人是女性,是探索奖历年来女性获奖人最多的一次。也是给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女性一个很大的激励:她可以,我也行,这条路前人走过了,没那么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2025年,“科学探索奖”覆盖面进一步提升。50位获奖人来自15个城市的33家机构(去年13个城市、28家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吉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8家科研院所、高校和医院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基础科研的蓬勃生机,也是全国范围内基础科研布局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创新格局不断优化的写照。

  “鼓励原创”是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对基础科研的资助理念,2025年,“科学探索奖”在评审机制上进一步优化,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原创性研究的大原则贯穿在评审的各个环节。从同行评审、复审再到终审,评审专家们都更注重对未来研究工作原创性的考察,评估候选人学术贡献和研究计划的原创性、开展研究工作的独立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等。

  一个个“探索之梦”体现着获奖人们聚焦原始创新的壮志雄心,他们瞄准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直面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描绘出一幅幅勇闯科学技术“无人区”的路线图。

  行之有效地鼓励原创,还需要奖项充满公信力,评审客观公正、一切以学术为中心,让所有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表示:

  科学奖项的公信力,首先建立在严谨的规则之上。科学探索奖自创立以来,便制定了严格的章程和评审规则,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严格执行利益冲突回避,决不允许以‘打招呼’、利益输送等手段干扰或影响评审工作。今年在整个评审阶段,共产生363人次的回避。

  “中国科技创新经历着从模仿、学习、跟踪到并跑领跑的阶段,只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才能引领创新的发展。鼓励原创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选出最原创的工作,支持最原创的人,‘科学探索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潘建伟表示,“期待新一届获奖人,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引领新的方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探索奖”(英文:THE XPLORER PRIZE)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杰出青年科学家。至2024年,奖项共资助了297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覆盖了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科学探索奖”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技术“无人区”。在人才遴选方面,严格遵循“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在奖金使用方面,由获奖人自由支配;在奖项运营方面,采用公益运作,不求商业回报,坚持长期运营。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陈十一、程泰宁、高文、何华武、李培根、毛淑德、潘建伟、施一公、邬贺铨、谢克昌、谢晓亮、张益唐等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南宫28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